家电维修
飘的作者是谁写的(读《飘》,上一堂女性情感教育课)
2024-11-07 03:44  点击:17

《飘》是其作者玛格丽特.米切尔一生唯一的巨著,该书于1937年获普利策奖,并被搬上荧幕,长盛不衰,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和观者。《飘》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南方社会生活为背景,刻画了斯佳丽、玫兰妮、瑞特、阿希礼等主要人物生活的变迁、情感的经历,人物性格鲜明,令人难忘。

书中,斯佳丽与瑞特、阿希礼的爱情纠葛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,这条线也是斯佳丽的个人爱情成长史。结尾,她终于从对阿希礼的迷恋中清醒过来,明白瑞特一直爱着她,而她也爱瑞特——虽然,累了的瑞特决定离开她,让人扼腕叹息。她的爱情史对女性有普遍的借鉴意义:


1、不要迷惑于表象,爱是基于对一个人的理解

斯佳丽对阿希礼爱的根基是一个优雅的形象,如作者所写:“不外是一个小姑娘对她感到不可理解的一个男人的敬慕之情,一个理想骑士,披着晨曦,头发闪着光,含笑骑着马。”瑞特更是不无痛心的指出:“你就是个哭着要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的孩子。你永远也不会了解他,永远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。”

现实爱情生活中,同样不乏迷惑于表象的女性。帅气的外表、权利地位、金钱等等——盲目于这些闪光点,沉迷于对这些闪光点的想象之中。这些物化的“表象”和一个人的“真相”是有距离的,往往“表象”不等于“真相”。一段成熟、长远的感情必定是基于对彼此“真相”的了解和心悦诚服。瑞特把这点说的很透彻:“我爱你,斯佳丽。对你了解得非常透彻,这是阿希礼永远做不到的。一旦他真了解你,他就会鄙视你。”可惜斯佳丽明白得晚,沉迷在自以为是的爱里。当她终于(愿意)看清阿希礼的懦弱、虚幻,了解这个男人的“真相”——爱便消失了。瑞特的“真相”此时浮现,却为时已晚。

2、爱情需要一些理性

女性的心理特征使然,在爱情里多感性。斯佳丽的爱情史告诉女性朋友,理性在感情生活里也很重要;善于思考,有助于我们尽快拨开“表象”的迷雾,看清一个人的“真相”。

斯佳丽勇敢、热情、敢作敢为,但单纯、头脑简单;她如果愿意稍加思考,早就能从对阿希礼的迷恋中走出来:阿希礼曾经坦诚地对她剖析自己的性格、对她为便宜雇佣犯人干活表示不满(虽然他认为斯佳丽是受瑞特教唆)……这些事情里不难看出两个人价值观不同,斯佳丽却一直沉迷在爱的感受里,用感性去解读,没有发现。

“恋爱脑”可爱,但伤的是自己。

3、爱是要明确的

阿希礼爱斯佳丽吗?通读整本书后,我们都能明白他爱的是玫兰妮。他对斯佳丽,最多是喜欢,是一个与自己有着截然不同性格的女性对他的吸引。战前,面对斯佳丽的表白,他的反应是理智的:“志趣不同的两个人,结婚也不会美满。”那时,他还是“旧”世界的强者。可是战后,失去了那个安稳美好的旧世界,在“新”世界里,“生活在过去,逃避残酷现实”的他,是个心灰意冷的弱者。这期间,再面对斯佳丽的不断示爱,他是动心的;这种动心,本质上是一个弱者对强者的倾慕。他没有对斯佳丽用言语示爱,并不都是像斯佳丽想的是基于对家庭的道义、责任,性格的懦弱也是原因之一。可是他的不明说,及出于友爱、感激的怜惜、安慰,不论是语言或动作,都被斯佳丽解读为爱她。

玫兰妮之死,让两人同时明白了爱之所在。斯佳丽痛陈:“你所爱的是她不是我……不该用你那些所谓名誉和牺牲之类的话把我一直吊在那儿……如果几年前你就对我挑明,当然我会感到很伤心,但我总可以想办法挺过来。”

一个态度不明确的男人,会让你在爱里失去安全感,渐渐的迷失自我。所以,在爱情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他的行为;同时,不妨看着他的眼睛,为自己发问:“你爱我吗?”

有些书,值得一读再读;随着读者阅历的增长,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感悟。《飘》,就是这样一本经典之作。书中斯佳丽和玫兰妮的友情的发展过程也很典型,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。

打赏
发表评论
0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