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技
复兴制造业,美国可汲取中国经验
2025-04-27 03:02  点击:16

【今日视点】

    ◎本报记者 胡定坤

    日前,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中国研究中心代理副主任杰拉德·迪皮波和欧洲研究主管弗朗西斯卡·吉雷蒂等共同发表评论文章称,美国政府正通过征收关税刺激制造业回流,而中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,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国家。在美国试图重振制造业之际,中国的经验或能为美国带来益处。

    中国工业化不依赖关税

    传统的进口替代战略依靠关税或者非关税壁垒,使本国企业在受保护的环境中成长,比如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制造业回流正在实施的关税战。

    评论称,中国实现工业化并未依赖关税工具。尽管中国实现自给自足的步伐在加快,但中国政府清楚哪些产品和技术需要进口,并避免了进口价格因关税上升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。过去20年间,中国关税占GDP比重大幅下降,现在已经低于美国。

    中国的产业政策雄心勃勃,其综合运用税收减免、投资支持、政府采购等多种工具,促进国内投资和制造业发展,同时也欢迎包括发达国家经济体在内的外国投资。

    长期且可预测的产业规划

    评论认为,中国善于规划科技产业发展,有些规划跨越十年甚至更久,如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(2021—2035)》,更为常规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五年规划等。同时,还有许多针对特定行业的规划,如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等领域的产业发展规划等。

    这些文件具有设立发展目标、指导利益相关者、协调各级党政机构的作用,并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,以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中国投资者认为,对包括新兴技术在内的优先领域投资是安全的,因为这些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产业规划的支持。当中国需要应对新的意外情况时,政府可以更新计划并提供新的战略指导。

    注重提高制造业生产力

    评论这样总结中国的产业政策:提升价值链,引领未来技术,赢得全球市场份额,实现自力更生,同时着眼国家安全。

    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重点是自动化。随着中国企业采用人工智能、机器人和先进制造技术,许多工厂被设计为无人自动运转工厂。中国的机器人密度(每万名员工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)在4年内翻了一番,截至2023年,中国机器人密度已经超过美国。

    政府重视支持研发创新

    评论写道,中国的研发支出大幅增加,包括增加对技术研发的税收优惠,并大力拓展基础研究。目前,中国大部分研发支出由企业承担,但政府研发支出增长迅速。中国的科技预算已经连续十年超过GDP的0.8%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,中国的研发支出正在超越美国。

    评论承认,尽管中美两国体制存在显著差异,竞争日益激烈,但中国的成功仍然可以为美国提供产业战略方面的宝贵经验。美国可以汲取的经验包括:关税可以是一种工具,但并非是中国的主要工具;任何政府产业规划都应该是长期的,并增强可预测性,企业有信心投资才能确保产业战略取得成功;创新和生产力对全球制造业竞争至关重要,想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美国制造业需要更高的自动化程度;政府在科技创新研究,尤其是基础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削减美国政府研发支出无助于与中国竞争等。

打赏
发表评论
0评